旅游资源分析Analysis of Tourism Resources
3.1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3.1.1 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于丘陵地带,四面环山,中部多为耕地。由于部分地势高差较大,因此具有良好的视觉景观,项目地较高点区域,是一个良好的景观视点,围绕其地势因高就低,进行各种景观层次的安排。
3.1.2 气候
项目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8.9℃,极端更低气温为 -5.5℃,极端更高气温为 38.2℃,年平均日照 1823.8 小时,年平均雨量 1698 毫米,年平均无霜期 280 天。
3.1.3 水文
项目地区域内的水体较发育,主要为山间沟谷溪流及小的山塘,平水季节溪沟流量 1-120L/s;每年的 4 月至 6 月为溪流的丰水期;11 月至次年的 1 月为枯水期。项目地内的沟谷溪流和瀑布,通过温泉项目规划的讨论,可以在在相应地方拦坝蓄水,形成水面,不仅可以保护原有的水源资源,还可以形成一种温泉景观。区域内的山泉水为旅游用水和附近居民用水。
3.1.4 土壤
全区土壤分布由于受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以黄色粘土为主,部分为黄色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适宜果树、优良蔬菜、花卉的种植。
3.1.5 地热资源
项目地区域内拥有丰富的稀缺温泉资源,通过相关检测机构对此处地热水的检测报告可知:该地的地热水达到理疗热矿水的标准,水温高、流量大、水质较好,易于开采;为温水、淡水和氟水,可用于医疗卫生事业。
3.1.6 植被
项目地地处亚热带,植物种类多样。大片的竹林和灌木分布在水系周围。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小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使项目地空气质量良好,夏季更高气温可低于城市气温 2-3℃。
3.2 人文资源Human Resources
寻乌县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万历四年(1576 年)以前,寻乌属安远县。其隶属关系,行政区划状况在历史上变换较为频繁,自1999年7月1日,赣州撤地设市后,寻乌至今一直隶属赣州市。在寻乌温泉开发规划的理念中,上水尚道温泉规划设计院也将人文历史和旅游相结合,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经济和价值效应。
3.2.1 民俗节日
迎故事活动是寻乌一带特有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它是用戏剧人物造型,以 2 个以上小孩化妆成某出戏中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由数人抬着的一种活动。“迎故事”活动来源不明,活动时间各异,是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每次举办时,数十里外的群众携男带女前往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3.2.2 民间艺术
解放后,寻乌人民本着汲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宗旨,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文化设施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艺术大放异彩,在满足全县人民不同层次的各种文化需求方面,历代流传的文艺活动有龙灯、舞狮、迎故事、鲤鱼灯、竹板歌、采茶舞、汉剧、杂技、民歌等。除此以外,根雕艺术、诗词教育和书法艺术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且发展越来越完善,日益受到当地人民的重视和喜爱。
3.2.3 文物古迹
寻乌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在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毛泽东旧居”和“寻乌八景”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自然风貌而闻名遐迩。“寻乌八景”风格各异,其中以龙岩仙迹、镇山高阁、铃山振铎尤为。还有周田客家古建筑、江东晓钟、云盖岽等。
3.3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3.3.1 自然资源组合优势突出
寻乌东江源温泉养生小镇项目地地貌独特,地势高低起伏,层次分明,为景区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栖息的基础,使项目地能够有相对良好的自然环境;高低起伏的地势为将来景区的景观打造也提供了很好的自然基础。项目地良好的植被状况,天然孕育的山泉溪流,清澈甘甜,为当地提供充足食用和使用的水资源;丰富充足的地热水资源为温泉小镇规划提供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基础。
3.3.2 人文资源丰厚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居于赣、闽、粤三省交接;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丰厚的赣南客家文化底蕴,独特的“迎故事”民俗活动、龙灯、舞狮、鲤鱼灯、竹板歌、采茶舞、汉剧、杂技、民歌等,都是别具一格的当地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传统的根雕艺术、书法艺术和诗词教育也在当地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